[指尖上的廉潔課堂]白居易怒打行賄人
唐代的白居易(772-846年),字樂天,原籍下邦(今陜西渭南附近)。提起他,很多人對這位大詩人的《琵琶行》、《長恨歌》、《秦中吟》等詩歌代表作銘記在心,但并不知道白居易是一位廉潔奉公的清官。
唐朝貞元年間,白居易考中進(jìn)士后,被派往陜西周至當(dāng)縣令。他剛上任,城西的趙鄉(xiāng)紳和李財主就為爭奪一塊地跑到縣衙打官司。為了能打贏官司,趙鄉(xiāng)紳差人買了條大鯉魚,在鯉魚肚中塞滿銀子送到縣衙。而李財主則命長工從田里挑了個大西瓜,掏出瓜瓤,也塞滿銀子送了來。收到兩份“重禮”后,白居易吩咐手下貼出告示,明天公開審案。
第二天,縣衙門外擠滿了看熱鬧的百姓。白居易升堂后問道:“你們哪個先講?”趙鄉(xiāng)紳搶著說:“大人,我的理(鯉)長,我先講?!崩钬斨饕膊桓适救跽f:“我的理(瓜)大,該我先講?!卑拙右壮料履樥f:“什么理長理大?成何體統(tǒng)!”趙鄉(xiāng)紳以為縣太爺忘了自己送的禮,連忙說: “大人息怒,小人是個愚(魚)民啊! ”白居易微微一笑說:“本官耳聰目明,用不著你們旁敲側(cè)擊,更不喜歡有人暗通關(guān)節(jié)?!闭f完便派衙役取來鯉魚和西瓜,當(dāng)眾抖出銀子,聽審者一片嘩然。白居易將行賄的兩人按大唐律法各打了40大板,并將行賄的銀錢用來救濟(jì)貧苦百姓,眾百姓無不拍手稱快。
白居易活了七十五歲,死后,謚號"文"。忠州、蘇州、杭州等地的人民,都為他立了祠,深深的尊敬他、感念他。
白居易一生留下許多清廉佳作。他知足淡泊,獨(dú)善其身,為官勤政為民,兼濟(jì)天下。作文先做人,他之所以能在詩歌上登上巔峰,在為官時留名青史,都與他的廉潔思想息息相關(guān)。
溫馨提示:我們要做到清正廉潔,就必須從源頭抓起,從思想根源入手,營造“以廉為榮、以貪為恥”的良好氛圍,從思想上預(yù)防腐敗滋生,做一個將清正廉潔貫穿于日常思想和工作中的人。
用戶登錄
還沒有賬號?
立即注冊